提质培优:职业院校德技并修育人的出路

发布者:吴伟萍发布时间:2023-04-26浏览次数:380

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摆脱职业院校德技并修的种种育人困境,要通过唤醒德技并修育人意识,搭建德技并修育人平台以及健全德技并修育人体系来达到提质培优的阶段目标。

一、先觉先知:唤醒德技并修育人意识

首先,行业及企业应将“惟技至上”的育人理念向德技并修转变,这就需要进一步细化企业的准入门槛。企业各部门在选聘及考量职员过程中,强调技能过关与职业道德的兼备。将终极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倒逼整个行业对德技并修育人意识的重新审视。

其次,学校在德技并修育人意识的形成中应起着把控作用。职业院校要在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的同时,以校园文化为引领,有效利用这一隐性教育资源。借助校园宣传板、活动条幅,为学生营造育人氛围。各院校应提倡将“德”与“技”放至同等重要位置,组织并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如:德育实践周、校园志愿服务、寻找敬业榜样等活动,鼓励师生积极投入参与。既充实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又锻炼学生的实践与交往能力。开阔学生视野并对其职业道德与精神的形成起到催化作用。

最后,教师作为德技并修育人的规划者与践行者,要自觉树立德技并修育人意识并积极付出行动。德育教师则要勇于打破传统授课模式的禁锢,积极接受岗前培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等在职培训;专业课教师要在专业课程的备课环节主动将职业道德融入其中,相关的技能操作需具备耐心、细心等品质,并配以适当的安全教育指导。在此基础上,极力唤醒教师的“育德”意识,助力打造德育教师、专业教师协同育人的高效教学团队,既能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又能满足学生德技并修的发展需求。

二、弃虚求实:搭建德技并修育人平台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德技并修育人出路应当摒弃传统的技能灌输模式,要构建德技共通、共融、共育的新平台。德技并修育人平台并非简单指网络沟通的虚拟平台,应积极落实到校企多方主体参与搭建的实体平台。学校可以组织“老带新经验谈”“校企协同育人分享说”等活动,主动为众多教师及学生提供交流平台,使不同学科教师相互理解,新教师与资深教师乐于探讨,互通有无。应基于职业教育高素质技能人才发展需要,国家秉持协同育人理念,切实构建院校实践、企业实践、社会实践等多方育人实践平台。院校借助平台,将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融入学生整个人才培育过程中,坚持德技并修,技能德育两手抓,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通过平台,职业院校应积极打造育人实践体系,为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及学校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化零为整:健全德技并修育人体系

国家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健全德技并修育人体系,提高多方参与的质量,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础上不断深化,聚焦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培养高质量高素质型人才。

1.构建全方位育人的同心圆

(1)树立学生的主体观念

在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学生的职业观念潜移默化受到影响。而职业道德、职业理想、社会责任等方面,还需要家长、教师、学校、企业与政府联合在育人过程中严格把关,并做好及时调整与适时引导的工作。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应积极参与技能训练同时注重自身道德品质的发展。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对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职业院校学生而言,自律就是遵守规则,自我约束。在德育课中,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全神贯注于课堂,认真思考问题并与教师互动交流,对于课堂呈现的内容主动吸收,进一步内化自身的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他们惟有树立德技并修的主体观念,积极接受教师指导,才能完成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向高质量的素质技能型人才目标迈进。

(2)依托家长的育人基础 

职业院校学生多是经过大大小小的考试所筛出来的“学习后进生”,自身容易产生自卑等消极心理,家长对孩子传达期望与鼓励就显得尤为关键。众多家长单方面认为将孩子送入学校便可以高枕无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家庭也是培育学生道德品质形成及发展的重要场所。家长需要对高职学生积极鼓励并抱有期待,学校需要与家长合作及时反映学生的在校状态、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技能培育及德育渗透的人才培养方案。

(3)发挥教师的育人功用

教师应自觉进行学习与提升,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以其昏昏,何以使人昭昭。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知识技能储备与厚实的思想道德修养。教师应参加学校、企业或者社会的实地培训活动,进行育人经验的交流与分享,丰富实践活动,加快育人理念的更新。高职院校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层面要有自我提高的觉悟,深入探究职业教育中大国工匠、精益求精等精神,使思想观念与时俱进。

(4)加强组织的育人效率

职业院校各组织作为多主体育人的纽带,在协同育人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一环。因此,院校应强化各类组织发挥育人、管理及领导的职责,将教师工会、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凝聚起来为学生的德育发展、技能提升共同服务。职业院校各职能部门不仅要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还要贯穿于各项工作和活动中,要做好育人过程中的监管工作,监督各部门、各主体的育人成效,并将其中的先进典型呈现并分享,进一步拓宽德技并修的育人路径。

(5)提升学校的育人职责

职业院校要时刻围绕以培养“德技并修”人才为目标,明晰自身的育人职责。院校应带头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专业群和优秀实训基地,夯实学生的技能基础。此外,院校应积极打造卓越师资队伍,建立名师工作坊,组建新的教学教研团队,努力打磨精品课程。同时,院校应进一步树立自我典范,开展种类丰富的校园活动,做好师生的育人工作。

(6)引领企业与政府的育人导向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有其特殊性,技术技能的熟练掌握还需在企业中实现。企业在技能示范的同时也要按照操作的规范流程严格要求学生。企业应制定德技兼备的多重考量标准,为毕业生设置相应的市场准入门槛。政府在育人过程中发挥总揽大局的作用。政府需进一步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质量评价体系,做好多主体育人的协调、配合及监督工作。政府应积极引导企业及行业的评价标准由重点关注技能向德技两点兼顾转变,应使教师、学校、企业及行业的育人职责明确,将监督工作落实到细处,使各方相互协调,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有效配合其他部门工作,形成育人的同心圆。

2.推进全过程育人的大格局

(1)提高课堂的育人成效

“德”与“技”的培育、养成及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相反,“德”与“技”对学生有效渗透的过程是循序渐进。职业院校教学团队应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吸收率,要善于将相近专业组成课程群或专业群,优化课程设置,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注重专业核心技能的传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做到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不断总结与反思。教研团队要积极挖掘各类课程中包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将德育理念融入每一节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机融合。

(2)拓展实践的育人空间

课堂不再是德技并修育人的单一场所,课外的实践活动也需走进众人视野。各职业院校要在课外延展第二课堂,鼓励师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技能实训课注入新鲜的活动形式。各地应轮番开展的技能大赛,为师生技能经验的交流与提升开拓新的空间。此外,各类“三下乡”“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将第二课堂的活动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动手实践能力,做到“德”与“技”的共融互通。

(3)开启网络的育人形式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课程。德技并修育人不单单涉及线下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线上活动也应作为重要的补充手段。院校利用网络大平台,可基于数据及时获取学生的发展需求,第一时间将相关视频与新闻推送到学生手中。线上开设道德教育礼仪规范、职业规划讲堂、技能演练示范课程,可不断为德技并修的推进指明方向。此外,还应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共同设立职业院校的技能标兵、德育标兵,发挥榜样的宣传与引导作用。

(4)营造文化的育人氛围

社会应充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以各地的历史文化与特色为土壤,将先进文化教育深深根治其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应利用特色文化滋养师生心灵,优化师生品行,引导师生争做先进文化的传承者,使得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学习文化和校园风尚蔚然成风。文化这一隐性教育资源与显性教育教学互相补充,将会进一步形成育人大格局。

作者:李晓静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文章来源:《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1年第5